知百味

知百味

影响老白茶定价的5大因素,你的茶值不值钱,就看它们了

美食文化 693 693

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

《1》

之前有位茶友很执着,向我们求证一个问题。

“7年左右的老白茶,现在是什么价格?”

这很难一刀切,得看具体品质。

太姥山原料的,制茶加工与后期仓储到位的老茶饼,即便是寿眉,存到现在市场行情价也要700-800元/饼了。

“这也太贵了吧,我在XX直播间,看到过只卖108块的饼,也是福鼎原料,年份也是一样的。”

这不能一概而论,茶与茶之间,存在很大差别。

如果按百元出头的价位,买下一饼7年陈的老白茶,很难让人不去怀疑,它的年份是真是假。

“那退一步看,如果我花300块,能不能买到一饼品质好,年份又真的老白茶饼呢?”

这,已经没法再聊下去。

从圈内现状看,为什么有的老白茶,只要几十块,有的标价百元出头,还有的要大几百上千……

这背后的影响因素,仔细总结起来,离不开这5点。

《2》

一、产区影响。

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。

优越的产区环境,才能产出绝佳好茶。

核心产地产出来的白茶,从茶青鲜叶开始,价格就不便宜。

制出成品后,将青叶成本算下来,按照4.5斤鲜叶,大致能出1斤白茶成品的比例来计算。

一款最终售价只要100块的老白茶饼,假设单饼350克。

再排除仓储费用、制茶工费、压饼费用、包装运输、以及直播间的人工开支,它的青叶成本几乎低到不可思议。

按这样的价格来看,大概率买不到福鼎本地的白茶原料,只能是外省外地的青叶。

即便是福鼎本地的,也绝不会是高山茶。

茶叶作为农产品的一种,受限于先天产区环境。

总体生态环境,土壤疏松程度,日照时长、光照强烈、茶园周围的植被、以及茶园管理方式,是否频繁修剪台刈等,都要计算在内。

算下来,这么低的原料成本,买不到好青叶,能制出好茶的概率为零。

产区环境保障都没有,何谈好茶?

《3》

二、采茶标准。

品质相当的前提下,不同品类的白茶,价格高低规律如下:

白毫银针>白牡丹>春寿眉>秋寿眉。

当你打算买一小罐7年陈老白茶,但又预算有限的情况下,白毫银针与白牡丹可以暂时不做打算。

少量入手部分老寿眉,才能不超预算,又享用到甘醇滋味。

话说,为什么白茶里,不论新茶老茶,白毫银针的价格都会这么贵呢?

这从采茶的人工费,就可见一斑。

白毫银针,只取茶树新生的茁壮单芽,不含叶片。

由于茶树在自然生长过程中,茶芽生长方向不一,为了实现完整采茶,只能人工手采。

逐颗将茶芽采下来的过程,很费人工。

因为,有不少芽头会被老叶片遮挡,需要考验眼力。

看到一个新目标后,眼随手动,赶紧跟上,才能完整采下。

外加上,采茶还是户外工作,需要忍受日晒、蚊虫干扰、风吹等因素,很考验体力。

赶上茶芽发育稀疏的时候,哪怕请熟练工去采茶,单人采一整天茶下来,最终却做不成半斤银针,也是常有的事。

所以,和其余白茶相比,白毫银针的加工自然会贵一些。

如果是买老白茶的话,相同年份、产区的前提下,老银针比老寿眉价格更高,也是情理之中。

影响老白茶定价的5大因素,你的茶值不值钱,就看它们了

《4》

三、采茶质量。

采茶是一项技术活,不是看起来这么轻松。

采茶时,力度要适中。

太轻太重,都不合适。

对待娇嫩的茶青鲜叶,如果采摘时,下手太重,直接蛮力掐采,很容易损伤茶青,导致品质下降。

曾经有茶友反映,他在网上买过一款新茶寿眉,让人没法理解的是,这款寿眉的梗子明显发红,这是怎么回事?

从经验看,导致茶梗发红的原因很多。

采茶、加工、运输等,都有涉及。

如果在采茶时,为了效率,不顾及品质。

大力捏紧、搓动茶梗,造成茶青鲜叶受伤。

最终做出来的茶,茶梗就是发红的。

这种被人为损伤的茶青,先天品质偏逊。

后期加工出成品后,很难卖上高价。

不论是新茶,还是存放5年、7年,一应如此。

《5》

四、工艺水平。

白茶分散茶、饼茶两种模式。

散茶加工,看起来流程不繁琐,以萎凋、干燥为主。

饼茶属于再加工茶,建立在白茶散茶成品基础上,二次进行加工。

将散茶搬出来后,先醒茶,再经历蒸软、包揉、压制定型、烘干等工序得来。

制茶加工是一项技术活,里面有不少门道。

以散茶加工为例,绝对不是随便晒晒就能喝。

茶青鲜叶采下,要及时运送到茶厂进行摊晾。

摊晾萎凋期间,主要原则是及时摊,尽量薄摊。

避免叶片与叶片之间大量交叠,让底部茶叶没法透气,被闷坏之后,会严重损耗鲜爽、清鲜的茶味。

日光萎凋时,光照强弱、摊晾厚薄、风力大小、气温高低等因素,都要详细考虑在内,有经验的制茶师,往往是看茶做茶,看天气做茶。

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变动,不断时时调整。

不是随便将茶叶摊在地上,晚上太阳下山就收起来那么简单。

等到萎凋结束,还要仔细烘干。

烘干时,要求尽量不破坏白茶的天然养分与风味,将含水量做到足够干燥,利于后期收藏与储存。

烘干之后,还要经历拣剔等细致加工环节,让最终做出来的白茶,尽善尽美。

反观不少低端白茶,加工方式很粗糙。

摊晾时为了节省空间与成本,厚厚堆在一起;烘干时为了求快,更是不惜调高温度。

但这样做出来的茶,内在品质很受伤,根本不好喝。

《6》

五、后期仓储。

白茶的仓储也是需要成本的。

建仓库的费用,地板与墙面尽量选防潮的木板,地面还要垫高。

将加工出来的白茶归仓储存时,还要严实打包。

最基础常见的做法,是用标准瓦楞纸箱,然后内部加上食品级铝袋、塑料袋等,多层密封,隔绝水汽。

为了进一步安心存茶,还要购买抽湿机、空调等设备,调节合理的温湿度。

抽湿机与空调,常年都要处于开启运转的状态,每年光是电费都要不少。

得到精心仓储的老白茶,内在茶味物质才能发生良好转化,越陈越甘香,越陈越醇厚。

如果是“随便放”,将一箱茶随便放在角落就不管不顾。

在没有标准仓储前提下,很容易变质变味。

存出发酸的、带有仓味的、严重跑气的问题老白茶。

两者之间的差距,判若云泥。

所以,在买老白茶时,不建议茶友们一直盯着价格。

哪怕一饼7年陈老白茶,优惠出售,单饼只要300元。

但最终收到的,是一饼存坏变味茶。

这样的买卖,不论怎么看都是亏了。

《7》

将时光倒流到7年之前,彼时还是2016年。

7年,可以改变很多事。

时光荏苒,匆匆如流水。

这些年据观察,圈内有一部分人,对于喝白茶是有执念的。

喝茶的时候,很认死理。

一说喝白茶,就要喝7年以上的白茶。

被7年固定住了,成了恒定不变的定式。

甚至于,在心理暗示下,觉得储存时间低于7年的白茶都不好喝。

为此,还造出了许多理由。

认为不足7年的白茶,汤感不够醇。

觉得白茶要么不喝,要喝就喝足够老。

甚至会被谣传误导,觉得存放时间太短的白茶会有生味……

但这些理由,一概不成立。

真正决定一款白茶好喝与不好喝的原因,在于品质。

没有品质,一切免谈。

不然,原料普通,工艺糟糕,后期仓储马虎的白茶,哪怕实打实存满了7年,照样没有价值。

原创不易,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,请帮忙点个赞。

小陈茶事村姑陈,专栏写手,茶行业原创新媒体“小陈茶事”主笔,已出版白茶专著《白茶品鉴手记》,2016年-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。